记者从7月5日上午召开的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获悉,非公经济的经济主体地位逐年增强,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我市财税收入、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据市工商联的统计数据,我市现有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9.6万户。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678亿元,增速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4.5%;今年一季度非公经济总量31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6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4.8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8%。
非公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进一步加大。2015年,非公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为7:54:39。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78.2%,与全市去年GDP一、二、三产业结构15.2:44.7:40.1相比,非公经济第二产业占比高出9个以上百分点,符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
与此同时,非公经济的社会贡献也明显增强。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缴税金107.78亿元,占全部税金的65.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企业吸纳了90%的就业人员,从业人员突破240万人。一大批民间资本陆续投入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一些先富起来的非公企业家解囊赈灾、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