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要闻 >  工作动态 > 

雁阵归来,声声当惊衡阳殊—衡阳市近年来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7-12-21 09:16来源:市文体广新局

 

迤逦湘江,润泽千年雁城文脉生生不息。

巍巍南岳,培固船山故里翰墨厚重传承。

回雁峰前声断处,青杉翠竹是衡州。山水灵韵依旧,书院清音再续,“蓝墨水上游”继往开来浓墨书新篇。

那水、那山、那书院,从未停止塑造这座城市之魂。

 

青杉翠竹是衡州

衡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数年来,每周五相约“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石鼓书院大讲坛,已经根植衡阳人的文化生活。

定位为国学讲座,既有余秋雨、唐浩明、王蒙等国内顶级专家学者纵古论今,也有衡阳高校、本土专家学者轮流“坐而论道”。品历史、说民俗、论经济、谈发展,这一重现唐宋石鼓书院讲学盛况的文化活动,已经延续百余期,不仅风靡衡阳,更在全国树立品牌。

在保护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石鼓书院大讲坛成为衡阳千年文脉传承生生不息的经典注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作为一座积淀2000多年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衡阳从来不缺享誉世界的文化符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蔡伦造纸从衡阳飘散穿越历史的香韵;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衡阳写就“独如飞”的传奇;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挽起衡阳三江汇流的美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为衡阳铸下英雄儿女的雄姿;人类哲学双子星座之一的王船山,也是在衡阳的湘西草堂著书立作,让经世致用的哲学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此外,衡阳集大雁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农耕文化等于一体,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

坐拥文化宝库,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2016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个新衡阳”的奋斗目标,将“文化旅游名城”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三个定位”之一。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曾多次强调,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衡阳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指出:衡阳文化底蕴深厚,一定要发挥文化优势,突出文化引领。广大干部要为文化发展与传承做好功课。

天时、地利、人和兼得,衡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从“三湘明珠讲坛”到“石鼓书院大讲坛”,从古典诗词吟诵到“才高八斗”全民国学知识电视争霸赛,从干部国学培训到少儿“国学夏令营”,从全省首届青少年国学大赛一举夺魁到全市1500家草根读书会的遍地开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文化名城衡阳通过弘扬国学重构城市精神坐标,以传统文化精粹为城市铸“魂”、为市民凝“神”,呈现出“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的生动场景。

传承是本,保护是根。文化遗产最能彰显城市的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乡愁记忆。

2015年,衡阳正式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力度空前。以此为抓手,我市明确建设十大工程、95个项目,规划了南岳北支街、原建湘柴油机厂两条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了船山书院、申公馆、来雁塔、珠晖塔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工程。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新增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2项、省级23项、市级65项。周农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审议意见》,力推非遗工作。南岳松麓街非遗传承基地挂牌为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市艺校挂牌为非遗传承人才培训基地。2017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南岳庙会。

同时,我市正在组织力量,对非遗项目进行搜集、梳理,计划推出非遗专著《衡州神韵—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下卷)。

 

东方风来满眼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创建中实现

衡阳城区首家24小时自助书屋本月将在太阳广场启动。

结合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幸福花开.十九大精神润衡州”文艺汇演在衡阳处处搭舞台。

……这是入列衡阳文化惠民工程的最新“项目”清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因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是题中应有之义。衡阳在这场全国性“大考”中表现出彩,交出了优秀答卷。

标准化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衡南县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获全国群星奖项目奖。2016年衡南县文化馆荣获湖南省唯一的全国优秀文化馆。开展衡阳市“乡音乡韵”特色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比活动,打造乡镇(街道)文化建设“一乡一品,一乡一韵”格局。

惠民性实事工程普惠基层。市本级投资近20亿元新建影剧艺术中心、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平湖全民健身公园等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市建成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5292个,总面积424万平方米。每年开展“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演出1010场,放映公益电影5万余场次;实现10894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县、乡、村“村村响”三级平台2936个,安装高音喇叭25976个。

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开展“周末百姓剧场”、“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欢乐潇湘·幸福衡阳”、全民阅读推广、“雁城市民课堂”、“周末快乐读书”、 “雅韵雁城”、“群文之家”等活动1200余场,举办柯桐枝花鸟画作品展等高水平艺术展览160场次,参与群众20余万人,惠及400余万人次。阎肃作品音乐会,“红旗颂”合唱比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火热蒸湘。同时,以“幸福衡阳.我们的节日”为品牌,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传统节庆期间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党员干部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的是群众的幸福指数。

市文体广新局局长蒋勋伟透露这样一个细节,有时他带领局里科室负责人去参加“周末百姓剧场”活动,经常会因为观众爆满而找不到座位。送戏下乡演出结束,有观众拦住他反映:90分钟的演出时间太短了,感觉不过瘾,能不能延长到两个小时?能不能多来?

“这说明活动确实是很受欢迎的,我们的实事办到了实处,心思没白费。”蒋勋伟表示,“全身上下都有一种满足感”。

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化产业这个“活水之源”。

衡阳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顶层设计层面,重点规划了来雁、滨江、东洲岛湘江两岸、衡山科学城、陆家新区等文体产业聚集区。重点扶持了2688文化创意公司、“梦东方”文化旅游项目等文化产业。2016年,电影票房收入8793万元,增长27.8%;全市1426家网吧50%实现转型升级,全市发行体育彩票2.32亿元,图书发行5.8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126.3亿元,同比增长73%。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举头又见衡阳雁

衡阳文化影响力在创作中放大

11月3日至7日,第十届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第二阶段)在衡阳举行。

此次交流活动期间,中韩青少年们还探访了南岳、石鼓书院、耒阳蔡伦纪念馆、衡阳工业博物馆等,一同体验衡阳传统文化,感知湖湘地域文明。

韩方领队连连称叹,“衡阳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远远超出他所了解和预想的。

11月16日,由段奕宏、江一燕领衔主演的电影《暴雪将至》在衡阳举行首映典礼。这部电影拍摄地正是衡阳市,在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男演员奖”。

10天时间里,《暴雪将至》实现票房收入2674.6万元。

文化自信,不是自说自话,更要文化认同。事实上,衡阳文化收获外部赞赏和认同,韩国友人及院线电影在衡拍摄仅仅是最新代表。

缘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叠加和放大,衡阳近年已经成为诸多国内外重量级文体活动举办地。

余秋雨、王蒙、唐浩明、于丹、纪连海等国内顶级文化名家纷至沓来,登台讲学。

2015年,中葡国际男篮对抗赛在衡阳举行。

2016年,四国女篮对抗赛在衡阳举行。

2016年,“丹心向阳”阎肃作品音乐会在衡阳举行。

2017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暨第十三届全运会蹦床预赛在衡阳举行。

2017年10月31日,电影《一代女魂唐群英》在衡山唐群英故居开机拍摄。

2017年11月26日,张学友世界巡回演唱会衡阳首次设站。

2017年12月4日—10日,衡阳承办全国CBA预备队比赛,7支强队,10个国内顶级篮球俱乐部将来衡奉献21场精彩赛事。

2017年底,国家顶级书法展“翰墨醇香·六十年代”衡阳承办,并意向永久落户。

……

毫无疑问,这些活动的圆满成功无不彰显衡阳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高度。在其背后,离不开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创造精品力作,讲好衡阳故事、传播衡阳好声音。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原生态音乐《岳北山歌》获国家群星奖;祁剧《梦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小歌剧《多多的春天》、湘剧小戏《妈妈,儿子回来了》、少儿歌曲《一甲麻雀》、湘剧经典剧目《新醉打山门》、国画《疏木寒山淡斜阳》等10件文艺作品先后入选2016年-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纪录片《铁骨丹心彭玉麟》、广播剧《黑土云天》、歌曲《梦的翅膀》、《大雁腾飞》荣获湖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总数位列全省第二。

    涛涛湘江北去,雁城文脉如之生生不息。

    巍巍南岳耸立,船山故里翰墨再添厚重。

雁阵归来,声声放唱衡阳文化之歌。

 

 

                         文:易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