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机构概况 >  基层单位 > 

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6-12-21 00:00来源:

 

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衡阳市花鼓戏剧团,成立于1949年10月。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5月转企改制,更名为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衡阳市花鼓剧团自成立以来,先后创编了《红岩》、《江姐》、《大打铁》、《三抬花轿》、《蓝衣使者》、《情系工商》、《家园泪》、《喜盈门》、《父亲》等一大批古装与现代剧目,深受观众欢迎。并先后多次在省、市级汇演中获得骄人成绩。2003年参加第一届湖南艺术节,参赛剧目《家园泪》荣获银奖;2009年新创剧目《喜盈门》参加第三届湖南艺术节荣获“田汉新剧目奖”及11个单项奖;并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好剧团”。2011年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授予“服务基层、服务农村”先进集体单位。2015年新创大型抗日战争题材《父亲》参加了第五届湖南艺术节。

近五十年来,我团常年活跃于衡阳市广大城乡,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涌现了老一辈名艺人有:张廷玉、刘昭应、屈家财、罗少德、周恩兰、刘跃辉、谢昭仪、谢若梅、刘冠群、肖北方、刘恢衡、冯怡、杨小兰、廖寒梅、尹培德、聂隆衡等。现剧团主要中青年演员有:尹东海、邓赛玲、李红、王玉娇、陈查生、朱郭、敖贤美、朱贵兵、胡西北、王辉等。主要演奏员有:何桂生、宋丽萍、王小群、钟冬梅、徐小常、张志勇、刘波、蒋彪、李高峰、刘小林、陈莉、郑启辉、王照明、王海民等。主要舞美工作人员:陈渝林、肖柯、廖红艳、段雷庭。

剧种介绍

 

衡州花鼓戏起源于明嘉靖年,形成于清中时期,各种史志均有详细记载,距今已有近200多年。是一种流行于湖南省湘南地区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最受人民喜爱的地方戏剧种。早期在衡阳、衡南、耒阳、常宁一带称之为“马灯”,攸县、茶陵一带称为“地花鼓”,安仁、永兴一带叫“花灯”,台湾一带称为“衡阳花鼓”,各地的名称不同。1983年编修《中国戏剧志·湖南卷》时定名为衡州花鼓戏。

衡州花鼓戏主要以衡州地方方言为舞台语精心提炼而形成的湘南花鼓戏独一流派。声腔基本以“唢呐牌子”和“川子调”为主,音乐以活泼、开朗、高亢、激昂著称,热情奔放、载歌载舞、山歌浓郁的表演形式是衡州花鼓戏的基本艺术特点。衡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165出之多,小型剧目有104出,中型剧目有35出,大型剧目26出,各种剧本通俗易懂,杂用土语乡音,生活气息相当浓郁。因地制宜,各县专业剧团的舞台语言一般采用地方官话,丑行仍以衡阳官话为主。演出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在“三小”行当中尤以“丑行”为首。   

地    址:衡阳市石鼓区中山北路65号

联系电话:0734-8708630

邮    箱:7349344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