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安委会,“两区一园”安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现将1—7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直报情况通报如下:
一、 事故统计直报情况
截至7月底,全市直报系统录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信息72起、死亡36人、受伤65人(其中重伤3人)。总体来看看,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趋好,剔除直报系统增加项目,按去年口径统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74起,死亡人数同比增加22人(今年实行事故直报统计系统,增加了铁路交通与高速公路事故,故死亡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
1. 从报送事故数据看,我市1-7月份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2起,死亡36人,受伤65人(其中重伤3人)。
2. 从事故级别看, 1-7月份未发生重大、较大事故,皆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3. 从管理分类看,工矿商贸领域直报各类事故15起、死亡15人(其中:金属非金属矿山2起、死亡2人;建筑施工1起、死亡1人;化工和危险化学品2起、死亡2人;冶金机械8行业2起、死亡2人;工商贸其他8起,死亡8人);道路交通行业46起、死亡12人;铁路运输行业11起、死亡9人。
4.从事故地区看, 15个县市区、园区1-7月份共录入事故72起,常宁市、祁东县各9起,衡山县8起,雁峰区、蒸湘区、衡南县、衡东县各7起,衡阳县6起,石鼓区、耒阳市各4起,松木经开区3起,珠晖区1起,南岳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白沙工业园无事故。
二、事故直报存在问题
1、事故直报统计系统运行几个月来,虽然多次强调事故应报尽报,但数据总量仍然偏低,各地工作进展依然不平衡。从行业情况来看,重点是道路运输事故直报率偏低,与交警部门的事故统计工作衔接不到位;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少数地区直报率低,对事故统计认识不到位,对事故直报统计工作不够重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存在问题,存在漏报、迟报现象。
2、事故信息填写不规范,上报不及时,事故概况填写过于简单,对事故信息的收集不主动,事故信息不完整,特别是事故类型和管理分类填写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月报数据的统计。
3、事故报表的生成操作依然生疏,有些区局报表不进行数据合计,造成报表无法体现合计数,体现出事故统计工作人员对业务学习有惰性,工作缺乏主动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突出道路交通安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深刻检讨和反思,主要原因还是安全红线意识树得不牢固,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履行,监管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下一步,一是要加强重点车辆管控,着眼从源头上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切实管控好旅游和公路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接送学生车辆“三类车辆”。二是坚决整顿纠正客运、货运企业各种形式的非法挂靠经营行为。三是要加强路面管控,将交通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以及事故多发路段作为重点管控区域,确保重点路段时段不失管、不失控,确保不再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2、突出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危险化学品一般不出事,出事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必须抓住源头、收发货、运输、储存等关键环节,确保制度落实、责任落实。7月21日,市政府召开了危化领域安全监管工作会,出台了《衡阳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明确了危险化学品在项目建设、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7大环节中安监、公安、交通、质监等20多个部门的监管责任,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切实管控到位。对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包而不管”、“以包代管”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存在有挂靠问题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进行营运。
3、认真抓好其他高危行业领域安全。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专项行动,强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确保巡查到位、应急处置到位、值班值守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同时密切关注和防范突发性暴雨、山洪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二是高温季节危险化学品行业要做好生产储运设施温度、压力的监控,及时做好降温工作。各行业用人单位要合理安排劳动者高温天气工作时间。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教培训,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三是抓好消防、建筑施工、电力等行业领域安全,防止因高温酷暑、极端天气引发安全事故。
附件:2016年1-7月衡阳市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表1-3
衡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