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东县医保局以县人大专项工作评议为契机,巧用“加减乘除法”,全方位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参保群众医保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为服务“松绑”。一是减材料。全面清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对于非核心要件推行“容缺办理”。如医药机构申请定点资料由16项减少到3项,生育津贴支付取消结婚证、医疗费发票等3项相关材料。二是减环节。深入推进县级“综合窗口”改革,全面实现“一窗通办”。整合优化内部流程,变“串联”为“并联”,淘汰冗余环节。三是减时限。公开承诺“提速办”,对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将法定办结时限483个工作日压缩为193天,压缩率60.04%。高频事项全面实现“即时办结”。
二是在服务供给上做“加法”,为体验“提质”。围绕“便捷度”与“满意度”,拓展服务维度。一是加强线上支撑。推进“湘税社保”APP、小程序全面应用,实现在线即时参保缴费。推进医保线上单位网厅、个人网厅应用。33项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网通办”平台,今年以来共办结7349人次。二是增加服务网点。健全三级经办服务体系,推行服务下沉,健全乡镇、村(社区)医保工作站(点)和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高频服务事项基层直办或帮代办全覆盖,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三是加推特色服务。开通政务窗口24小时自助服务和24小时政策服务热线。为老弱病残参保人员提供“适老化服务”“一对一帮代办”“送服务送药上门”等服务。
三、在数据赋能上做“乘法”,为效率“增速”。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效能倍增。一是乘数据共享之势。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如通过与卫健、公安、人社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联办。二是乘“互联网+”之风。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医保码全流程应用、电子处方流转等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乘大数据分析之力。开展基金使用和服务效能监测分析,为基金安全和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四、在破除壁垒上做“除法”,为改革“清障”。直面改革深水区,根除观念沉疴与机制梗阻。一是破除信息孤岛。从顶层设计入手,统一数据标准,强制系统对接,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烟囱”问题。如深入推进“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实现参保征缴精准扩面。二是革除观念沉疴。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打破路径依赖,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如全面推行居民普通门诊县级统筹改革,将居民普通门诊支付管理由乡镇统筹改革为“乡镇年度总控+县级统筹风险调剂”,打破群众跨乡镇门诊就医报销壁垒,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三是清除监管盲区。落实政务公开、“好差评”等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织密“监管网”,拧紧“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