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年、引进500强”重大投资的决策部署,我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全力支持、高效服务,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在年初招商引资专项经费预算的基础上,追加预算安排300万元,全年财政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达1000余万元,全力支持“港(深)洽周”“央企入湘对接暨衡阳市投资推介会”“2017衡州经济发展论坛”、“第八届湘商大会暨第五届湘南投洽会”四大招商活动的开展,为四大招商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签约项目143个,总引资额1872亿元,签约项目数量签约金额,均创历史之最。
二、落实财税政策优惠。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衡阳市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试行)》(衡办〔2017〕47号),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500强项目、重大项目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力度。
三、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全面落实“权限向基层下沉、事前政策引导、事中事后监管约束、全过程服务”的管理新模式,合理划分市区两级项目投资审批权限。坚持“围墙外的事政府办,围墙内的事企业干,园区事情园区办”,搭建投资项目“一网式、一站式、一码制、一费制”“最多跑一次”项目服务平台,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程化保姆式服务,为“500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率先推行“零跑路、零接触、零付费”审批;全面落实“并列办理、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统一评审、联合验收”,深度精简整合优化项目立项、规划、用地、环评、征拆、招标、施工、融资、验收等报批手续。
四、强化用地要素保障。坚持用地指标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切实清理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和“僵尸”企业用地,鼓励创新合规供地、弹性用地、增减挂钩,多渠道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我市通过工业项目土地出让价格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70%挂牌,以及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以及弹性年期出让方式供地,政策更具吸引力。
截至11月底,对接联络、洽谈推进、签约投资500强重大项目21个,涉及项目投资额约489.2亿元。现有7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比亚迪在衡阳投资80亿元,建设比亚迪(衡阳)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包括车辆厂、轨道梁厂等核心产品制造,全力打造比亚迪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该项目于2018年元月开工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中核集团、中钢集团与我市合作注册投资10亿元,共建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暨大健康产业项目,已签约进入公司化实体化运作。华侨城集团在华侨城增资扩股来雁公司将注资约58亿元持股51%投资我市文旅产业。华侨城增资扩股来雁公司后,将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83.35亿元。同时,还将投资约150亿元开发建设雨母山片区综合项目,对辐射和带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落地建设对我市社会经济的支撑拉动效应具有巨大明显的积极作用。
(欧东良 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