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财政要闻 > 

衡阳财政全力护航 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

来源:农业科   发布时间:2016-09-23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我市财政每年安排每个市级领导联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万元、扶贫村10万元,市本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设立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专项奖励资金,各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200万-100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六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突破3亿元,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新农村建设由驻村办点向连片建设转变。

  2006年,我市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集中力量和整合资源的思路,把新农村建设、小康建设和扶贫三方面的力量进行整合,推行市级领导挂片联村办点示范。到2015底,共抽调市直部门干部300多名,参与市级领导挂片联村示范点工作队达到73 个。在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下,我市积极拓宽建设思路,扩大示范范围,打造了衡山县(南岳区)白云——太平、祁东县官山——楠木、石鼓区三星——角山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2011年,启动了雨母山统筹城乡发展核心示范片建设。2015年我市市级领导挂点示范片达19个。常宁市、雁峰区被评为2015年度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衡阳县西渡镇陡岭村等6个村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9年来,有31个村被省政府授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呆鹰岭镇被列为“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镇。2015年以来,我市主动对接企业,运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把基地建在农户家门口。石鼓区的泰合农牧、立城粮油、寒梅蜂业、领军农业、乐富蔬菜、华桂农业等通过整合三星蔬菜基地的产业优势,共同打造“三星”无公害蔬菜品牌,也带动了农民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每年三星、角山两个村农民从公司取得工资性收入人平1万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市修建村组道路98.3公里;渠道整修4199.2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00处;完成改水3152户、改厨2871户、改浴3004户、改厕2900户、改圈2201户,新建卫生厕所18处;新装太阳能路灯1016盏,建户用沼气池510处;新建村部活动中心27处,配置图书室7处,乡、村卫生院4所。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由面上试点到纵深推进转变。

  2012年6月,我市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由国省道两旁、主要河流两岸、乡镇集镇、重点村等试点地段,逐渐向广大农村腹地纵深推进。2015年,清理暴露垃圾30余万吨,新配置垃圾清运车730台、斗车6158辆、垃圾桶70多万个、填埋场972处、焚烧炉173个,保洁队伍人数稳定在1万人左右。全市小二型以上水库化肥养鱼得到全面遏制,水质达标率近95%,主要干流及支流河道保洁全面推进。无害化处理已全程覆盖,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比例达99%。在基本完成 68处国省道马路市场取缔任务的基础上加大了县道和集镇马路市场的搬迁力度。此外,“三清五改”试点村达到48个,乡镇大小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18个,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全方位推进。2015年全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跃居全省前列。

  督查督办工作坚持全程全域全面覆盖。

  坚持采取巡查、暗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排名。2015年共开展例行督查12次、专项督查5次,累计检查乡镇和涉农街道1025个次,检查村庄2050个次,检查村民小组4600多个次,做到了检查不留漏洞、问题无处遁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