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9 来源:市林业局
近年来,衡阳市林业局将林业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产业富民能力,带动广大林农脱贫致富。
一是做优油茶产业。精心打造了三大油茶产业集群,组建全省第一个油茶产业协会,探索了“企业投资、专业经营”、“公司开发、返包管理” 、“集体开发”等多种经营模式,现全市共发展油茶造林公司600多个,连接农户100多万户,油茶总面积350万亩,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1/6,年产茶油2.5万余吨,产值突破25亿元,油茶成为我市林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是做强楠竹产业。在各县市、南岳区建立2-3个楠竹丰产林示范基地,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竹农经营水平稳步提升。近两年,全市年均完成楠竹低产林改造10万亩,单位面积发笋率和出材率平均提高15%以上,楠竹产量、产值增幅明显,竹农增产增收10%以上。
三是做大枣产业。以中秋酥脆枣、南方冬枣和玉泉冬枣等为重点,全市已建成南方鲜食枣类水果约8万亩。特别作为全国贫困县的祁东县,已新造中秋酥脆枣5万亩,1.5万亩进入盛产期,年产鲜枣10万吨,总产值突破4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间接带动3万多林农致富奔小康。
四是做精林下经济产业。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利用率,推动林业立体经营。探索了林禽、林畜、林菌、林药、林蛙、林花、林蜂、林菜、林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市先后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2家,经营面积41.4万亩,年产值7亿多元,产值增长率达30%以上,带动农户1.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