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衡阳市林业局
1 、珠颈斑鸠
分类:鸽形目鸠鸽科
特征:上体大都褐色或粉褐色,两翼飞羽黑褐色,尾较 长,中央尾羽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明 显。
习性:珠颈斑鸠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与山斑鸠等其他鸠 类混群。它们常分散栖息于树枝上,夜宿时多成对并头紧依, 如无干扰,其夜宿地点较为固定。珠颈斑鸠也常成对出现在 开阔地面,受惊时会迅速飞至附近的树上,但飞行距离不长。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 、灰胸竹鸡
分类:鸡形目雉科
特征:头、颈两侧,以及颏、喉栗红色,前胸蓝灰色, 向上伸至两肩和上背,形成环状,环后紧缘以栗红色,后胸、 腹和尾下覆羽棕黄色。两胁缀有黑褐色点斑或横斑。
习性:常成群活动,群由数只至 20 多只组成,冬季结 群较大,繁殖季节则分散活动。每群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取 食地和栖息地较固定,领域性较强。通常在天一亮即开始活 动,一直到黄昏。晚上栖于竹林或树上,常成群在一起栖息, 头朝向同一方向。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白鹇
分类:鸡形目雉科
特征:白鹇雄鸟头部羽冠和下体呈蓝黑色,面部裸露, 为鲜红色。白鹇雌鸟体型较小,上体呈棕褐色或橄榄褐色, 眼周裸露皮肤为红色,虹膜为褐色、橙黄色或红褐色,喙为 黄绿色。
习性: 白鹇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受到惊吓时多从山下 往山上奔跑。一般情况下很少起飞,但在紧急情况下也会迅 速飞到树上。通常在天亮后从夜栖树上飞到地面活动,一般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活动高潮。
保护现状: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4 、鸿雁(又名大雁)
分类:雁形目鸭科
特征:从额基、头顶到后颈正中央暗棕褐色,额基与嘴 之间有一条棕白色细纹,将嘴和额截然分开。头侧、颏和喉 淡棕褐色,嘴裂基部有两条棕褐色颚纹。背、肩、腰、翅上 覆羽和三级飞羽暗灰褐色, 羽缘较淡或较白, 形成明显的白 色斑纹或横纹。
习性:鸿雁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多为 30-50 只的小 群。在繁殖地喜欢在积水洼地旁及路边采食和休息,会逐渐 分散成 6-8 只的小群进行活动,飞行时颈前伸,脚贴于腹下, 常排成“ 一”字或“人”字型,速度较缓慢
保护现状: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5 、普通夜鹰
分类:夜鹰目夜鹰科
特征:上体灰褐色,密杂以黑褐色和灰白色虫蠹斑;额、 头顶、枕具宽阔的绒黑色中央纹;背、肩羽羽端具绒黑色块 斑和细的棕色斑点
习性: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 白天多蹲伏于林中草地 上或卧伏在阴暗的树干上。由于体色和树干颜色很相似,很 难发现。黄昏和晚上才出来活动。尤以黄昏时最为活跃,不 停的在空中回旋飞行捕食。飞行快速而无声,常在鼓翼飞翔 之后伴随着一阵滑翔。繁殖期间常在晚上和黄昏鸣叫不息, 其声似不断快速重复的“chuck”或“tuck”。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6 、白头鹎
分类:雀形目鹎科
特征:眼后和枕羽白色,头顶黑色,双翼橄榄绿色。
习性:三五成群在乔木和灌丛上跳跃,时而从树顶飞向 空中,又返回原来的树梢。杂食性, 喜欢吃果实,春夏季繁 殖期会捕食大量的昆虫。求偶时鸣叫婉转动听,似“巧克力、 巧克力”。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7、乌鸫(dōng )
分类:雀形目鸫科
特征:全身黑色,眼圈和嘴黄色。
习性:单独活动于林下和草坪,在地面上啄食蚯蚓等无 脊椎动物,经常做短距离的小跑,停下来查看四周又继续觅 食。受惊时突然起飞,伴随着响亮而尖细的“啾-啾-啾”声。 雄鸟繁殖期鸣声多变悦耳,善于模仿其他鸟鸣。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8 、暗绿绣眼鸟
分类:雀形目绣眼鸟科
特征:头部、背部和翅膀橄榄绿色,眼周有一圈白色羽 毛。
习性:常常集群在开花的树上活动,一群可多达三四十 只。吸食花蜜、捕捉小型昆虫, 不停地跳跃、飞行, 从一棵 树转移到另一棵树。.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9 、大白鹭
分类: 鹈形目鹭科
特征:颈、脚甚长, 两性相似,全身洁白, 嘴和眼先黑 色,嘴角有一条黑线直达眼后
习性: 白天活动,行动极为谨慎小心,遇人即飞走。刚 飞行时两翅扇动较笨拙,脚悬垂于下,达到一定高度后,飞 行则极为灵活,两脚亦向后伸直,远远超出于尾后,头缩到 背上,颈向下突出成囊状,两翅鼓动缓慢。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10 、八哥
分类:雀形目椋鸟科
特征:通体乌黑色,雌雄同型,八哥的鼻须及矛状额羽 呈簇状耸立于嘴基,形如冠状,头顶至后颈、头侧、颊和耳 羽呈矛状、绒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其余上体缀有淡紫褐 色
习性:八哥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 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 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混群栖 息。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11 、鹊鸲
分类:雀形目鹟科
特征:雄鸟整个头部和上体呈具蓝色金属光泽的黑色; 翼黑褐色,翼上小覆羽、中覆羽、次级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 外翈均为白色,使得翼上形成一道明显的白色翼斑; 中央尾 羽黑色,外侧尾羽白色,尾基部具有黑斑;下体颏、喉、颊、 颈侧至上胸均为和头部一样的亮蓝黑色,下胸、腹至尾下覆 羽白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脚黑褐色。雌鸟和雄鸟相似, 但雌鸟上体偏暗灰褐色,下体白色部分泛棕灰色。
习性: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兴时会在树 枝或大厦外墙鸣唱,因此在中国内地有“四喜儿”之称。栖息 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的林缘、疏林、竹林和果园等地。性 活泼,较大胆,好争斗。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栽 培地带或树旁灌丛,也常见于城市庭院中。常单独或成对活 动,休息时常展翅翘尾,鸣声悠扬多变。食物以昆虫为主, 以及少量草籽和野果。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12 、喜鹊
分类:雀形目鸦科
特征:雄鸟的头部、颈部、背部至尾覆羽均呈黑色,并 带有紫蓝色和蓝绿色光泽,其肩部羽毛为白色,腰部则杂有 灰白色。尾羽为黑色,但末端带有蓝色和紫蓝色的光泽带。 翅膀外侧覆羽为黑色,内侧飞羽则黑白相间,端部为黑色, 均带有蓝绿色的金属光泽。雌鸟与雄鸟的体色大致相似,但 其光泽不如雄鸟显著,下体黑色部分有时呈乌黑或乌褐色, 白色部分有时稍带灰色。
习性:喜鹊主要栖息在平原、丘陵和低山地区,常见于 山麓、林缘、农田、村庄以及城市公园等地。由于喜鹊适应 性强,与人类居住环境相邻非常常见。喜鹊的食性广泛;在 夏季,其主要食物为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偶尔也捕食雏鸟和 鸟卵。在其他季节, 尤其是昆虫资源减少时,喜鹊会转而食 用植物性食物,包括乔木和灌木的果实和种子。
保护现状: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