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中期之年。为进一步增强全区民族宗教界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蒸湘区注重三个聚焦,与各族群众一起奏响民族宗教领域法治建设新乐章。
一、聚焦民宗法制宣传月,共建“和谐区”
“没有想到有些人会利用宗教来诈骗。”学院路社区居民刘奶奶心有余悸。
9月22日,蒸湘区民宗局在红湘街道学院路社区开展“民宗法制宣讲会”,为社区80余名各族群众宣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讲会上,讲解员以“诈骗”为切入点,详细解读《宗教事务条例》等内容,重点宣讲如何辨别合法宗教和非法宗教,有哪些常见的打着宗教活动幌子对老年人群体进行诈骗的手段等内容。
“这次是帮了我们大忙。一直以来信众们对于非法宗教活动分辨不清,很容易误入歧途。”赤松观王理炎道长笑着提起当天开展的民宗法制宣传活动。
今年,蒸湘区紧扣“共建民宗法制宣传防线”主题,以蒸湘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引领,大力开展多姿多彩“民宗法制宣传月”活动。联合政府职能部门进街道、社区、宗教活动场所、大型商场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省市区党政门户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展播民族政策法规,“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推动普法教育;结合“禁毒”“科普”“反诈”等主题,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开展“民宗法制宣传入万家”活动。利用“演讲比赛”“国旗下的讲话”“开学第一课”等形式,组织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民宗法制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开展民宗法制宣传活动50场,各类媒体上稿18篇,参与人次上万,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
二、聚焦学法执法培训工作,共筑“防火墙”
蒸湘区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聚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和“五进五好”主题,在学校、民营企业、宗教活动场所、镇(街)和村(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学法用法活动。9月份,蒸湘区组织区直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民宗工作人员,开展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集中培训,精心设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解读、执法案例剖析、现场情景模拟、小组研讨发言等环节,帮助参训人员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水平。近年来,蒸湘区太平二社区、新阳小学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活动22场次,先后荣获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蒸湘区依托“红色书籍进宗教场所”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图书角建设,开展活动6次,配发各类理论知识读本共计200余册,打通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民宗服务基点建设,共织“连心网”
“叮铃铃……”9月4日,来蒸经商的回族同胞马青拿起了蒸湘区民宗局工作人员前不久发放的“连心卡”,拨通了卡上的电话,感谢区民宗局为其两个小孩解决了就近入学的难题。
蒸湘区高度重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以做好来蒸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商就业服务为突破口,连续两年开展“心连心”服务活动,将连心干部姓名、联系电话、连心内容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连心卡”上,组织干部职工在8、9两个月集中走访来蒸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逐一上门入户发放连心卡,宣传民族政策。目前,72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已全部走访到位,通过发放“连心卡”进一步拉近民宗干部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心间“距离”。
为更好地服务管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蒸湘区汇聚各方力量,发挥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出台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战、公安、人社、宣传等部门协作,共同建立涵盖就业、就学、就医、落户、社保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利用“屋场恳谈”“百人千场微宣讲”“暑期谈心”“商聚蒸湘 蒸蒸日上”等座谈、宣讲方式,深入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群体,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所愁。汇合多方资源,优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文化服务等基础服务,建立“蒸湘区民族交流群”,随时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经商就业、入校学习、法律援助等方面对接服务。鼓励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积极参与蒸湘区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他们参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蒸湘区收集解决在蒸工作的各族群众的工作、生活问题12条,为10名城市散居流动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就近入学难题。通过多方协调,为1名回族同胞争取无息贷款20万元,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下一步,蒸湘区将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持续开展民宗法制宣传活动,总结提炼经验做法,确保民宗工作取得更多成效,让辖区各族群众其乐融融、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