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珠穆朗玛“变矮”了,它的高度不是以往说的8848米,而是8844米;你了解吗,在未来用石墨烯做成的手机电池,可以充电5秒钟,通话10小时;你相信吗,3毫米厚度贝壳能把4厘米瓷砖拍得粉碎,3毫米贝壳能承重至少410公斤以上“岿然不动”?知识匮乏限制了想象力,5月20日,在湖南郴州举行的一场“硬核”科普讲解大赛重新刷新了大家的知识边界。
更高、更广、更强
科普是一粒种子,只有把科普种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里,未来才能收获更多的科学“大家”、科普工作者。
5月20日,2019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现场比赛在湖南郴州举行,这也是第七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重要主体活动。部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树臣介绍说,本届大赛集中体现了三个“更加”。
规格更高,本次大赛是机构改革后首届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科普讲解大赛,由自然资源部牵头主办。范围更广,讲解内容由原来的土地、矿物资源为主向天文气象、海洋、测绘、地质等延伸,随机命题主题涵盖微塑料、显微镜、深地、石油等新领域。竞争更激烈,大赛分三个阶段,各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直属单位共推荐77名选手参加视频评审,择优选取35名选手参加现场讲解大赛,参赛选手除了博物馆、科技馆的专业讲解员,还有很多来自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和基层工作人员,选手们借助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手段,采取现场互动、蹭热点等讲解方式,丰富舞台和讲解效果。
部科技发展司巡视员、副司长苗前军强调,科普有无限的潜力,科学普及有利于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激励培养更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那些神奇的物
一贝通世界。山东青岛贝壳博物馆讲解员李宗剑用小贝壳“惊艳”比赛现场,获得全场最高分98.48分。
第一名获得者李宗剑现场实物演示解说
贝壳90%是由碳酸钙组成,内部结构异常坚固。李宗剑现场拿一个3毫米厚度的贝壳撞击4厘米厚度瓷砖,“啪”瓷砖碎了,贝壳安然无恙。他还演示了抖音上点击过亿的“网红视频”,拿出一个小音箱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再拿出一个海螺轻轻套在小音箱上面,利用声波相向叠加振幅变大原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嘹亮歌声瞬间响彻大厅,与“5.20”特殊时点相得益彰。
第二名获得者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李文军带大家领略了石墨烯的神奇之术。石墨烯是新材料中的“王者”,非常薄,0.34纳米,是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导电性能却是铜的30倍,未来用石墨烯做成的超级电池,“充电3分钟,待机一个月,或者说充电5秒钟,通话10小时”,李文军说,石墨烯不仅导电性能优越,还有极强的导热性,制成的发热服理论上可以抵御零下50度的低温。“石墨烯也是战略储备资源,在航空、海水淡化等方面作用很大,未来从地球到太空的卫星站,如果要搭建电梯,材质非石墨烯首选”,黑色小“蜂巢”,书写新“神话”。
比赛现场,另一个网红“神器”,是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讲解员赵诗语带来的海洋石油981潜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钻井深度达1万2千米,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打破了该领域极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淘气”的“小男孩”猜猜是谁?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姚睿解读了熟悉又陌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来由。厄尔尼诺,别号圣婴(即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绰号小男孩,由来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认定标准是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0.5摄氏度以上,并持续6个月以上的时候,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周期飘忽不定,突发性强,现在技术条件只能做到监测,还不能预报,所以称为“淘气”
现场主持人羡慕18号选手孙敬轩,因为他工作于亚洲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地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他从人类起源开始,讲解的是北京猿人头盖骨及第一代复制模型,与中国地质博物馆共生共荣的坎坷岁月。
那群神奇的人
她是一名导游、一名退休职工、一名共产党员、用一言一行温暖着每一位游客、全国百强最美导游,浙江遂昌金矿讲解员范丽娟。她今年55岁,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性赛事,自主命题讲解的是《金矿是怎么炼成的》,“我原来就是遂昌金矿的职工,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了一辈子,对‘金子’有深厚感情,可能我是选手里年龄最大的,但只要需要我,我愿意发挥余热,为自然资源科普事业出一份力量”。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宣讲员欧丹,是一个还在哺乳期的妈妈,比赛期间,她的3个月大的宝宝一直在现场最后一排睡觉,欧丹觉得特别安心,“当了妈妈之后,对青少年科普教育产生更多共鸣,能让他们更早的建立对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积极的科学思维,是我平凡工作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她的讲解题目是《愚人金—黄铁矿》。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选送的另一名选手省地质博物馆柳逸飞,身着蓝色中国宇航员服装,和大家一起阅读了地球这本厚重的史书,分享地球演化的故事《能量星球》
选手风采
她接待过习近平、汪洋、刘奇葆等国家领导人。他曾经是一名主持人,现在是全国首家“探矿”博物馆山东探矿博物馆的守护者。她是新疆回族姑娘,家里第三代地质人,从小对地质有着特殊的感情。她身着蒙古袍服饰,想成为魔法师,让静止的展品变得有声音、有故事、有温度。
每一位讲解大使,都是自然资源科普知识和社会公众产生链接的一扇窗户、一座桥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资源科普知识,让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自然资源科学事业,共同建设科技强国。(彭小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