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自然资源厅透露,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实现房屋交易、登记、纳税“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基本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在全国不动产登记理论与实务研讨暨现场会上,自然资源部王广华副部长对湖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各级共组建不动产登记中心121个,设置登记场所751处、服务窗口2798个,到位人员5768人,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267万本、登记证明355万份。
精准破解“办证难、办证慢”难题
聚焦主要矛盾和现实难题,精准破解“办证难、办证慢”。疏通堵点,推进“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各地按照“进一扇门、交一套材料、一次性缴费、领一次证”的要求,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管理、税费征缴办理窗口重构、流程再造和系统对接。全省所有市县区均完成综合受理窗口设置,统一发布了综合受理材料清单,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有效解决了群众多部门跑路、多窗口排队、重复审核的问题。
破解难点,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指导和督促地方积极解决有房证无地证、房地主体不一、开发商违法违规等导致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已有102个市县出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文件332个,处理各类问题楼盘675个、各类历史遗留问题16.26万件,有效保障了权利人合法权益。
消除痛点,严格规范登记行为。全面开展违规前置环节清理,取消了交易告知确认、强制落宗配图、强制查核房产档案等环节和手续。坚决清理违法违规收费,全面取缔了借不动产登记“搭车”收取的房屋转让手续费、土地交易服务费、落宗配图费、档案查询费、重复测绘收费等违规项目。分类压缩登记办理期限,全省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61个市县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株洲还在湖南全省率先推行“交房即可交证”服务,首批受益者已经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就领了不动产权证。
积极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
着眼于不动产登记体系现代化,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服务手段创新。按照简政放权、便民利民的要求,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其密切相关的交易服务、不动产测绘、档案管理一并整合,全省已有长沙、邵阳等8个市62个县市区相继推进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从根本上理顺了部门职责关系。
大力实施不动产登记基础数据建设工程,完成了覆盖全省的高精度航空数码摄影,制作1:2000正射影像图和数字线划图。积极推进存量登记数据整合汇交,开发了全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交换系统,与省监委、组织部、财政、住建、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应用机制。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开展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网上支付服务。全省不动产登记在线申请系统上线运行,已有32个市县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42个市县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信息自助查询,29个市县在银行、公积金中心设立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688个乡镇设置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点,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逐步将办理时限全面压缩至5个工作日
2019年将积极推进“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巩固提升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整治成果,力争全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重点将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将办理时限全面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动登记服务点在乡镇全覆盖,服务终端向银行、中介机构和房产企业延伸。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推进不动产登记省级立法。(彭小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