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小证书”承载“大民生” ——衡阳市以“四多”机制为抓手 积极化解遗留问题“办证难”

发布时间: 2025-09-12    来源: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近年来,衡阳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四多”机制为抓手,用心用情解决办证前端环节的难点、堵点问题,大量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得以解决。仅2025年上半年,全市就化解因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问题项目73个,涉及群众18905户。 

多维发力强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筑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多次组织召开全市不动产“登记难”集中整治工作会议,专题部署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县市区党委政府把不动产办证难遗留问题集中化解纳入民生实事考核目标任务,进行专题研究并定期调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挂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班统筹推进整治工作。二是强化责任保障抓调度。制定出台全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成统筹协调工作专班,由市、县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运用“周调度、季研判”的工作机制,形成“化解办统筹协调、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属地政府担当尽责”的责任链条和工作格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多次组织召开整治工作调度会,强化市县工作督导。驻局纪检监察组深入一线指导监督,对省委巡视交办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督促“一案一策”逐个破解。三是强化作风保障守纪律。将作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底线工作、业务工作、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开展不动产登记作风常态化建设。对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以及各类渠道反映的投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多措并举解难题。一是聚焦“重点”摸排底数。组织市、县两级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多轮梳理排查,重点聚焦开发建设单位建设手续“难补”,房屋规划、消防等验收“难过”,土地出让价款及税费“难追”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剖析,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全市共梳理排查不动产“登记难”问题122个,建立到户台账28271户。二是聚焦“难点”分类施策。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两分离、三集中”厘清权益职责,提高化解效率。对涉法涉诉“登记难”问题,采取与法院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研究化解处置方案。对“保交楼”“保交房”项目,根据上级文件相关规定出台《加快“保交楼”项目验收及不动产权证办理实施意见》办理。对拆迁安置房办证,实行“一楼一策、先总后分”方式,先行解决拆迁户的办证问题。对上级巡视、巡交办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市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与城区遗留办、相关部门、项目单位召开专题会议会商,深入剖析问题成因,逐宗制定化解方案,明确整改期限。三是聚焦“热点”跟踪服务。设立线索反映受理电话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登记难”问题线索,市专班及不动产中心召开专案会审会研究,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化解办证问题。

多管齐下优服务。一是优化流程再造“高效办”。积极打造“交房即交证”、“交地(竣工)即交证”、“抵押贷款登记”“房屋买卖”“法拍不动产登记”“企业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机制”“户籍落户”“子女入学”等“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场景,实现多种事项“一站式”办理。二是强化党建引领“暖心办”。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建立先锋服务团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在引导咨询、收件受理、收费发证、上门服务等环节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出“不动产登记、好办又便利”品牌承诺,打造“衡好办·衡悦登”党建服务品牌,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体系。三是深化集成服务“创新办”。有效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5大类12项高频登记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积极推行“市县通办”“同城通办”“跨国办证”,年均办理业务近千件。认真落实“减费惠企”政策,减免小微企业登记费用134.11万元,惠及企业781家。精准投放176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实现24小时便民服务。在全省率先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创新推行“带押过户四合一登记”模式,该模式被评为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并上报省优化办参评“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大案例”。

多方联动齐发力。一是内部联动强担当。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坚决扛牢主体责任,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实行清单式管理、靶向施策,统筹工作进度、效果评估和责任追究,确保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二是部门联动聚合力。建立“化解办统筹协调、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属地政府担当尽责”的工作格局,市、县两级化解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促进自然资源、住建、财政、税务、市场监督等部门的高效联动,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整治工作格局。三是府院联动促协同。联合法院建立“信息共享、问题共研、争议共调”机制,共同研究涉法涉诉“登记难”问题的化解处置方案,解决司法查封限制导致的转移登记难题,实现拍卖房产的执行、缴税和办证 “一站式”办理。建立企业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联动机制,为“企业破产”改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