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一)基础地质调查
我市已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市覆盖率100%,1:20万化探扫面和1:100万、1:50万、1:20万航磁测量与区域重力测量,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5万主要成矿区放射性水文区域调查和地面γ测量,主要成矿区1:5万地质调查和1:10万、1:5万航磁测量与重力测量。在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
我市已探明矿种51种,列入矿产储量平衡表的有48种;发现矿产地876处,探明矿产地131处,其中大型矿床15个、中型23个、小型87处,矿点751处。全市开发利用的大中型矿区埋深500米以内的矿体已基本查清,大量的矿点或矿化点其勘查与评价工作程度低,部分普、详查矿区因未通过评审,其储量未纳入平衡表。至2000年底,全市共设置探矿权19个,面积260.37平方公里。有色金属及贵金属18个,面积243.27平方公里;非金属1个,面积11.1平方公里。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至2000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矿产26种。
(一)能源矿产
已利用的能源矿产以煤为主,地热仅小规模利用。已建立了白沙煤电集团、新生煤矿、裕民煤矿、董溪煤矿为主体的煤炭工业基地,2000年全市共有采煤矿山79家,其中中型矿山5家、小型矿山74家,采煤业从业人员1.23万人,年产煤273.63万吨。产品包括烟煤、无烟煤,以无烟煤为主,销售以原煤为主,煤炭除满足我市需求外尚可外调。
(二)黑色金属
我市铁矿尚未开发利用,锰矿企业小型2家,年产矿石量0.73万吨,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三)有色及贵金属
我市建立了以水口山、清水塘等铅锌矿及冶炼厂为主体的铅、锌、铜精矿生产基地,以川口钨矿、衡东县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为主的钨精矿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集采、选、冶、加工为一体的完整工业体系,金、银矿以在有色金属开发利用过程中综合回收利用为主。2000年有色及贵金属矿山企业共计11家,其中中型2家、小型9家,年产矿石量103.77万吨,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率为68%,选矿回收率指标高于省与全国平均水平,锡矿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金的选矿回收率偏低。
(四)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
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五)非金属矿产
已开发利用的非金属有岩盐、钠长石、石膏、萤石、硼矿、硫、砷、重晶石、高岭土、水泥用灰岩、花岗岩、矿泉水、河道砂砾等,建立了以湘衡盐矿、钠长石矿、萤石矿为主体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共有非金属矿山企业212家(砖瓦粘土矿未计),其中大型矿山1家,中型矿山9家,小型矿山202家,年产矿石量319.22万吨。未开发利用的有硅灰石、钙芒硝、片状高岭土、玄武岩等;紫砂陶土、硼矿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花岗岩、矿泉水等目前仅有小规模开发利用;高岭土、重晶石、石膏、水泥用灰岩未规范开采,资源损失严重;多数非金属矿产尚待规范开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