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工作 /  地质灾害 /  地质灾害防治 / 

彭玉明副市长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20-04-22    来源: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总结通报了全省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对2020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做了全面部署安排,省直三个部门的领导发了言,文浩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根据会议安排,紧接着,义智局长又作了一个全面具体的报告,他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9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绩,客观公正地指出了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对2020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我完全赞成。下面,我在义智同志报告的基础上,再补充强调三点意见:

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

我市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之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能力建设五大工程防灾减灾效益凸显,有效应对了2017年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天气和去年60年难遇的连续降雨极端天气,在守护生命、防范风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身上的担子仍然很重,责任很大。一方面,我市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复杂,受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地质灾害高发易发、点多面广量大,刚才,义智局长就介绍了,目前全市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786处,受威胁群众7万余人。由于我市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根据现有财力,很难在短时期内对这些隐患点进行彻底的治理。另一方面,我市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快发展意味着大量的工程建设活动要进行,如果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这个源头把关不严,新的地质灾害点将不断出现,因此,找一条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求,又能有效防范地质灾害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大课题。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级政府必须做的民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将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两坚持三转变"的新理念上来,统一到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摆到更突出的位置来抓。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工作措施得落实,千方百计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时刻盯紧盯牢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期、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点位,坚决避免地质灾害伤亡事故。

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

突出重点。我市地质灾害具有隐患点多,分布面广和易受气候影响的特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把握规律,既要做到统筹兼顾,覆盖全面,又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在时间分布上,必须把汛期作为重点防御阶段。从以往的情况看,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绝大部分是由强降雨或持续降雨诱发产生,每年汛期,特别是5-7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时段,必须集中力量,提前部署,加强防御。在空间分布上,要把重点建设工程所在地区、人口密集地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易发区作为防御的重点对象。在工作部署上,要把提高基础业务水平、加强监测预警、值班值守、排危除险和及时治理重大隐患点作为主要环节。在管理上,要把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和落实捆绑责任制作为重要手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驻衡地勘单位的技术支撑服务作用,充分发挥乡镇、村、组以及监测员的作用。

把握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各地要及时编制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认真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在易发区进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积极探索村民切坡建房建议评估工作,制定和落实防治措施。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质灾害从源头上是否得到有效防控。二是坚持"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的原则。地方政府是其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起责任,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三是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

完善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体系。实践证明,群测群防是我们地质灾害防治最有效的手段。下步,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建立起以市、县、乡镇、村组为基础,全民参与、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二是完善预报预警和应急反应体系。各级自然资源和气象部门在每年汛期共同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从效果上看,预报预警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各地要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要充分利用短信、QQ、微信、村村通广播等各种方式,及时、准确将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出去,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指挥系统在科学、及时、准确处理突发性地质灾害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点时段应急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公安、消防等各项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应急预案和各地情况,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完善,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快速反应队伍和一套科学完善的应急反应系统。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坚决贯彻落实生命至上原则,迅速组织好人员撤离安置工作。

畅通信息。紧急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的处置,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做好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有利于各级领导迅速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重大事件。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紧急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制度,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保障投入。地质灾害防治是各级政府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建立从土地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地灾防治的长期机制,落实好省级治理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做好这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筹措机制,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明确责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十九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两坚持、三转变"的新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责任制。各级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水利、建设、教育、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真正负起本部门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当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特点,认真总结以往和兄弟市县的经验与教训,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夯实工作责任,精心部署,加强巡查排查、群测群防、预报预警、值班值守,做好应急处突各项准备,切实打赢汛期防灾攻坚战。

完善制度。2018年,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根据各地市级制定了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在执行各项制度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研究和总结,根据变化的新情况、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要求,及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修改和完善,使其更符合规律性,更具有针对性,更具备可操作性。

管好队伍。健全的机构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前提。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机构改革已经到位,但有不少刚刚被调整过来从事这项工作的新同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不熟悉,专业技术人员还相对不足,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力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各地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把素质好、责任心强、技术硬、专业扎实的同志充实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中来,做到职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要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既能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又能科学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的专业队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广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有各技术单位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衡阳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定能再创佳绩,再上台阶,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