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做悦读党员,建书香资规 / 

做悦读党员、建书香机关 | 领导干部荐书荐文(十一)《俗世奇人》

发布时间: 2022-11-03    来源: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荐人: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三级调研员 曾剑鸣

高手在民间,俗世藏奇人。

著名作家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主要讲述了天津一个码头上的各式各样的“活神仙”的奇人、奇事,有文、有武,有些人的本领好似特异功能,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里的许多人物都令人难忘,艺高胆大无人能比的泥人张,狡猾、眼刁手疾的盗贼小达子,力气大如牛的张大力,酒量惊人但总会在路口醒来的酒婆,刷漆总穿一身黑的刷子李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刷子李》,是书中的第二篇,后入选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课文。刷子李,生活于天津市井里巷的一名凡夫俗子,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但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刷墙的技艺十分高超。

在《刷子李》中,冯骥才是用小人物的视角,来展现出手艺人的大本事、大技能。

“刷子李”能称得上是“俗世奇人”,奇在三处:
第一,规矩之奇。他刷墙时必穿“黑衣、黑裤、黑鞋。”“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一黑一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穿上这身黑,表面是与“那桶白浆”在较劲,实则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一天只刷一间屋子。”“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别人恨不得越快越好,多拿工钱,他却做工不图快,慢功出细活,以充分的时间保障和休息揣摩,追求粉刷的最高质量。
第二,动作之奇。“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把粉刷的手艺活,干得像跳舞、像打鼓、像弹琴,简直干成了行为艺术一样,动作和声音都酷酷的、拽拽的。刷子李把别人眼中又累又脏的粉刷活,干成了自己十分喜欢的模样。
第三,效果之奇。“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此段三个“白”字,尽显奇特之效果。
在《刷子李》中,通过看似稀疏平常的小故事、小细节,却表现出了人生中的大道理、大智慧。读后引人深思,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读出相当多文字之外的东西来。

      一是技艺当求完美极致。
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刷子李就是天津卫粉刷界涌现出来的状元。
刷子李成为粉刷奇人,靠的是什么呢?并不是他读书读得多、读得好,主要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过硬的本领。他对自己手艺有着绝对的自信与自豪。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超的技艺、过硬的本领,都是艰苦磨练的结果。人,只有不断的通过学习、实践和磨练,在学中干,干中学,学干结合,才能更精准的掌握其中的技艺,赢得众人的信赖。
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人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要有一种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
二是观察当求细致入微。
学艺做工,要注意观察,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传统工艺追求极致,必定做到精益求精、细而又细。
文中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到底怎么一回事呢?他为自己设立了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学徒最后弄清楚了,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视觉差异!观察不细致差点就闹了个大笑话。
做人做事、工作学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都应细致入微。浙江00后小伙马达宏,凭着“刮腻子”误差不超过一毫米的精细活,收获一个世界冠军,成为当下的“刷子李”,堪称传承优良传统工艺的大国工匠。
三是学艺应当深信不疑。
文中刷子李的徒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徒弟刚开始对于刷子李是不怎么信任,甚至可以说是“半信半疑”的感觉,所以在看到了师傅裤子上的“白点”之后,一度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等最后证实是烧穿了外面的黑裤,里面的白色衬裤印出来的,徒弟才又恢复了对师傅刷子李的崇拜和钦佩。这告诉了我们在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学习中最害怕的其实是“自以为是”,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自己学习上的提高。在跟师学习的时候,当深信不疑,不要去想其他之事,专心致志投入学习当中。
刷子李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手艺做工匠,必须有真本事,真本事是苦练出来的,有了真本事才能真正赢得立足之地,活出精彩,活出体面与尊严。
当下,我们透过“俗世奇人”,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就业越来越内卷的今天,2011年退学北大上高职的周浩参加全国数控技术大赛时说:“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放弃精英教育、选择职业教育的周浩,凭着一技之长,周浩走出了别样的精彩人生路。
回到社会,这样的“俗世奇人”也大有人在。当今时代,木工、焊工、车工也能拿世界冠军!清一色的00后中国技师,在2022年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中,15名技术工人登上世界级最高颁奖台:“刮腻子”的浙江小伙马宏达,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上海“小鲁班”邵茹鹏,获得精细木工项目冠军;江西选手李德鑫,获得家具制作项目金牌……正应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的能工巧匠,是当之无愧的“状元”。让人们看到,教育成长的多样性,成才的路绝不只一条。学习一门扎实有用的手艺,成为社会上急需的技工人才,也能用双手打造幸福美好生活,干成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经济日报》在《培育更多大国工匠》一文中,开出了良方:为更好适应新技术革新对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需着眼于我国国情、产业升级、群体特点等,鼓励企业、院校等各方积极参与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鼓励开放式培训,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急需紧缺人才和新职业的培育力度。
时代呼唤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加快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增加、结构调整,才能打造人才强国,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
当下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大有可为。特别向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推荐《俗世奇人》,从而领悟书中之道,只要手中拥有一技之长,努力向上的奇人,一定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