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信息 >

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2020)

来源:教育督导科 发布时间:2020-10-16 15:19

按照《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湘教督办[2020]11号)文件精神,衡阳市教育局围绕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校企合作、学生发展和办学效益等六个方面,就评估的23所中等职业学校认真开展市级评估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认真组织了宣传发动、学习培训、自查自评、数据填报、汇总分析。我们认为,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各县市区、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育人质量逐年提高。参与本次评估的职业学校为2017年8月31日前已设立,截止到2019年7月已有毕业生,且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共23所。评估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所涉及的指标和内容,共19项。但对照19项评估指标,还有许多不足,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二、过程及特点

本次采取学校在线填报评估数据、填答问卷调查、专家集中审核数据、一对一指导的方式进行。在评估过程中,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能够按照要求完成问卷调查和递交填报数据,核工业卫生学校、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耒阳师范学校、衡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南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能及时与评审专家沟通,工作完成情况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工作推诿现象,甚至有个别学校对于评估工作不闻不问,在多次催促后,再开始进行。本次评估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坚持正确导向。评估使用的19个指标,体现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要求。

(二)坚持客观公正。评估主要采用网上评估、不进学校的方式开展,评估数据以学校填报的客观数据和校长、教师、学生问卷为主,同时参照《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年报》和《教育事业经费统计年报》数据、学校网站数据、自评报告等相关资料。

(三)坚持科学可信。为避免统计分析中数据极值引起平均值波动等问题,评估以各采集项数据值分布的中位数代替平均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找出高于中位数、低于中位数的分布,进行客观评价。注重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分别采用描述统计、假设检验、可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种方法。

三、成绩与特色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52所,在校学生12.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院校6所,在校学生5.5万人,其中在建的湖南省卓越高职院3所。全市现有中职学校46所,其中,教育部门举办学校20所,行业企业举办学校8所,民办学校18所。其中技工院校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省级卓越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9所。近几年每年招生3万人左右,现在校学生7.44万人。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13个专业大类70多个专业,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形成了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会金融、商贸旅游、文化艺术、学前教育、医药卫生等几大特色专业群,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一)加大统筹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党政重视。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资源配置、教育投入等方面优先职业教育。近两年,先后出台了《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衡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规划(2015-2020)》,我市职业教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每年,都将职业教育纳入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县级政府"两项督导评估",县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深入推进"阳光招生",采取政策扶持、助学保障、宣传教育等措施,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确保了我市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二是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基本保证了每年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市县两级财政按照辖区人口总数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职业教育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先后立项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8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11个。通过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推动全市农村县市区政府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衡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位于县城河西新区状元路,占地160亩,总投资2.2亿,规划总建筑面积65079㎡,可容纳学生3600人,2018年已经完成搬迁;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位于云集镇兴园路与沁园路交叉口东南处,占地180亩,可容纳6000名学生,计划年底搬迁。祁东县体育中专新校区位于永昌街道温泉新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万平米,可容纳3000名学生。2018-2019年,全市累计新建学校4所,扩建5所,新增校舍面积达118581.36平方米,生均增加0.36平方米。核工业卫生学校新增校舍面积25000平方米,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

三是规范办学。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管理的通知》,从2018年开始,实行中职阳光招生,严格招生计划管理,严厉打击买卖生源的现象,职业教育招生逐渐规范。同时,采取专业评估、督导考核、技能抽测等措施,停办、合并了一批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中职学校。在此基础上,依托公办骨干职业中专,建立县级职教中心。目前,我市形成了以高职为龙头,省级示范学校为骨干,公民办职业学校和谐发展,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企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齐抓的大职教体系。

(二)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一是创新办学模式。通过"合并、联办、共建"等方式,组建职教集团,推进政府(行业)、园区、学校、企业联合办学。全市已经建成了农林、盐化、先进装备、现代服务业4个职教集团。参与学校28所,企业200多个。组建了衡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衡阳市盐卤化工产学研战略联盟。初步建立起了"政(行)园企校""四位一体"的长效合作机制。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把德育放在首位,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坚持管理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融入管理,渗透到课堂、社团和实训车间,培养学生勤劳、精细、标准、整洁的良好习惯。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市一批职业院校利用实训设备建生产车间,为天雁、亚新科、特变电工等企业生产零部件,既保证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时间,又为学校创造了经济效益。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等44家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建立8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衡阳农工贸职业学校开设了"鸿准班"、"南岳电控班"、"特变电工班"、"三一班"、"中联班"、"湘电班"、"湘钢班"、"云锦班"、"大洋造船班"等订单班。湘南船山技工学校、衡阳技师学院分别与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电器自动化专业"纳思达班"。衡阳工业技工学校、中钢集团衡重技工学校采取"工学交替"模式,安排一、二学年学生一次为期3个月到廊坊进口机器人有限公司、富士康(衡阳)公司见习,加强专业认识,了解企业文化。五年来,订单定向培养的比例占在校生的53.6%。2017年,我们撰写的《立足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人才培养》新闻稿被国家教育部采用。

三是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我们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了思想政治课、党的先进理论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牵头开展了文明风采、禁毒教育、男子篮球、女子排球等系列活动。五年来,我们共开展全市性学生德育活动115次,学生德育工作已经成为衡阳职业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衡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活动和敢做大国工匠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两大主题,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文明风采大赛、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并将本地区的先进地域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引进和融入校园文化,为学生思想灵魂"着色"。全校师生举行30公里毅行活动和"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得到省市媒体广泛推介。

四是创新教学模式。我们着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积极推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近几年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率先建设一批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的"技能教室",加大加重实训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利用信息技术、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采取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突出职业教育优势,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学生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深入推进,空间教学、MOOC、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高效教学形式广泛应用。近五年,我市中职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绩位居地市州前列,共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34个、三等奖51个。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成绩稳居第二名,共获得一等奖135个、二等奖296个、三等奖331个。2011-2019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大赛,我市共获得一等奖12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68个,总分328分,遥遥领先全省其他市州。在全省中职学校十强榜中,衡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功入围,位居全省第4、5、8名。

(三)紧密对接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一是加强专业布局调整。近年来,针对一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够强等问题,我们加大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学以致用的一流技工。从2015年起,我市出台《衡阳市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聘请市内外专家对全市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进行评估论证,通过评估,撤销、整合不合格、不合理专业51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增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联网等20多个专业。为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最美地级市和现代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我们将着力建设物联网建设、输变电、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临空产业、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盐卤化工、特色农业、健康养生、物流技术等产业的相关专业。

二是建立技能抽查制度。2008年,我市建立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每年由市里统一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和题库,市教育局随机抽取各校被抽查专业和被抽查学生,每三年实现开设专业抽查全覆盖。抽查成绩及时向社会发布,作为学校招生的重要指标。连续两年抽查不合格专业,市教育局将责令学校停止此专业招生。

三是优化专业评价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我们与职业学校建立大数据平台,探索用超声通学习平台全程跟踪学生学习动态,应用大数据客观分析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网上公开公示,使评价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

(四)突出双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引进办法,率先在全省推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管理办法,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完善了"校本培训、县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国家培训"五级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共建成市级名师培养工程基地、班主任培养基地5个,市级职业教育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2个,市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3个。五年开展各类培训53次。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教师参加职业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共获国家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6人次;获省一等奖16人次,二等奖50人次,三等奖89人次。

三是健全成长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出台市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办法,共培养25名市级骨干教师,4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正在研究制定专业群带头人和技能大师遴选培养任用办法。

(五)推动教育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我市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零、散、信息不畅、成本较高、服务外地企业较多的现状,市政府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大会。大会期间,组织职业院校校长参观考察本地的经济新区、工业园,邀请120多家企业负责人参观职业院校。在大会上13所示范职业院校与工业园区、企业当场签订校企(园)合作协议。我市的工业园区成为了职业院校的见习实习基地、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实践锻炼基地、学校教育教学基地、以及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基地、学校定向的用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区校互通的信息平台,开启了学校与企业、园区全面合作的成功范例。各职业院校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通过开办订单班、定向培养、将企业生产流程引入教学过程、聘请合作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共同研究开发教材等形式,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全市各职业院校与有关企业开设订单班100多个,开发编写教材上百套,企业提供设备支持价值达600多万元。

二是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镇化的需要,我们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深度融入产业链。在专业设置上,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设置专业。如衡阳市农工贸职业学校的机械类专业主要面向我市的现代装备制造行业,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主要面向我市电子信息行业,衡阳县职业中专的现代农业技术、祁东县职业中专的工艺美术等等都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而设置。在毕业生安置上,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本地就业,优先向毕业生推荐本地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率已由5年前的4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0%左右。各职业学校还依托自身专业、设备、师资的优势,积极为行业、企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四、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职教社会认同度还不高。职业教育"叫座不叫好",很大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就读职业院校是下下之策,一些用人单位尽管对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却也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与成绩差、素质低等在画等号,担心他们不好管理。每年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普通高中不需作招生宣传而生源爆满,中职学校一般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招生宣传,一些小规模的中职学校尽管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招满学生。

(二)办学条件仍未全面达标。在19项评估指标中,直接的办学条件指标5项,间接指标还有多项。通过网报数据和实地查看情况分析,办学条件全部达标的很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总体较差。而且呈现不均衡情况,城市好于农村,公办好于民办。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较低,部分学校班级、实训室无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信息化执教水平有待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职业学校"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办法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专业课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遍偏低,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与效度不够。

(四)学校治理能力需要提高。部分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意识不强,思路不清,质量低下,难以形成品牌力和影响力。部分职业学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双证书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实习就业管理相对松散,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不扎实,档案建设不规范。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将精神文化与专业文化、课程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更多的是停留在环境建设层面。

(五)课程体系建设进程缓慢。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推进,校际差距比较明显。部分职业学校缺乏专业参与论证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生毕业标准,部分职业学校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学校课程总体结构比例不合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大约为6:4,公共基础课比例偏大,专业技能课比例偏小。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师讲授为主,普教教学痕迹明显,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凸显。职业学校教科研水平整体不高,部分民办学校没有教科研课题。

(六)专业建设水平整体偏低。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小而全",不顾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盲目围着市场转,专业设置杂而不精,重复现象严重,且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投入不足,工科类专业尤为突出,其直接表现为学生实习工位不够。骨干专业示范作用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无实质性进展,只是停留在签订"协议"的层面上,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强。

五、改进措施与办法

(一)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利用活动造势,增强影响力。每年5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宣传周,我市将结合宣传主题,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同时,全市职业院校、初高中学校开展多样活动,各职业院校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各初高中学校办好一期职教宣传专窗。编印小册子,重点宣传《职业教育法》以及中央、省、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重点介绍我市职业教育状况及各职业院校办学情况。将小册子赠送城镇社区街道、农村乡镇村和各级各类学校,增强职业教育认同度。每年邀请衡阳以及外地媒体对我市职业教育、各职业院校办学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使衡阳职业教育的成效让更多人了解。

(二)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力度。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拨款标准,教育附加以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人均1元职教专项经费安排到位。执行国家和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建立政府主导型职教投资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中等职业教育,吸引行业企业以资金、设施、设备、人才等多种方式参与中职办学。

(三)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教师。同时,改革用人机制,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办法,在统配编制的情况下,给予学校用人自主权,学校根据需要外聘紧缺科目、"双师型"教师,财政拨付工资。聘请专业技师、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有效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了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实践基地。教师培训项目向职业教育倾斜,实施"名师培养"、"青蓝结对"、"双师淬炼"、"校本培训"、"正风尚德"等措施,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四)加大职教内涵建设力度。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支持职业学校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带动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及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加大实习实训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及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网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广泛使用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五)加大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现代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我市军民融合、有色金属、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日益壮大,下一步,要加强四大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要围绕市、县区域主导产业适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做特、做精、做强品牌专业,让职业教育真正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同时积极推进市县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衡阳市教育局

衡阳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10月15日

 

相关阅读:

主办:衡阳市教育局 地址:衡阳市华新开发区长丰大道34号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811333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湘公网安备 43040802000074号